• 企盾分响-北京IT外包运维-机房建设-网络维护-宽带网络组网方案-网络接入服务商

  防雷接地系统主要包括避雷针、带、线、网,接地引下线、接地引入线、接地汇集线、接地体等组成,机房内的所有电气设备、线路、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金属护套都要跟防雷接地装置做金属性连接。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数据中心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而机房防雷接地系统作为数据中心的基础保障系统,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知识!

  一、概念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

  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

  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

  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

  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

  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

  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

  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二、设计原则

  1、通信线路和通信机械接地,是为防雷、防强电、防电磁感应,防电腐蚀,防通信干扰,以及作为通信正常工作和保护人身安全而设。

  2、通信机房的各种接地系统(包括联合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有两种设置方式(即分设方式与合设方式),但每处只允许一种设置方式。

  3、引入电源室的交流电源线,在室外应装置相应的低压避雷器及防护横向电压的设备。

  4、接地体(包括防雷、交流零线的重复接地,保护接地、联合接地、电缆金属外护套,以及各种自然接地体等),地下引接线及地上裸导体的连接等,应采取以下减少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①接地体(包括地下的引接线)应采用镀锌钢材、铸钢材、铜材或石墨电极;

  ②减少联合接地系统的直流工作电流;

  ③保护接地系统应没有直流或交流电流;

  ④引入电缆应采用有绝缘外护套的电缆或将电缆金属外护套与室内接地系统加绝缘措施;

  ⑤两种不同的金属线(或金属排)连接时,应尽量采用熔接,保证无假焊、虚焊,当采用紧固件连接时,其连接处应镀锡。

  5、接地体的引线不允许采用钢管保护,应采取绝缘措施。

  6、采用分设接地方式时应作到:

  ①各种地下接地体、地下裸引线之间的距离应>20m,接地装置埋设地点应设地线桩。

  ②在电源室内应分别装设保护接地排和联合接地排。

  ③接地系统的室外引接导线与房屋避雷泄流线的空间距离:当房屋高度在30m及以下时,一般应>2m。

  6、联合接地系统应按机械室分类接入联合接地排,连接处所如下:

  ①各种直流电源母线需接地的一极;

  ②引入架,试验架,引入试验架,测量台、试验台的测试用地,以及测试仪表的接地;

  ③各机械室不接入交流电源的金属机架(电源室的直流配电屏机架不应接地);

  ④电报机械和自动电话中继器的工作接地;

  ⑤引入电缆的绝缘金属护套,配线电缆的金属屏蔽层;

  ⑥各通信机械室的保安避雷器(包括放电间隙,避雷器等);

  ⑦容易产生噪声干扰的盘架单独接地。

  7、保护接地系统按设备分别接入保护接地排,连接处所如下:

  ①交流配电盘、整流器、其他交流电源设备以及接入交流电源的机架、机壳;

  ②交流电源线的金属外皮;

  ③交流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的中性线重复接地。

  不准用交流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线代替保护接地。

  8、采用合设接地系统时应作到下列要求:

  ①联合接地体、保护接地体、房屋防雷接地体、地下电缆金属外护套、混凝土电极以及金属水管等应接成一个接地系统,并采取熔焊和防腐蚀措施;

  ②所有通信线路均应采用地下电缆引入方式,并应装设避雷设备;

  ③不得利用室内通信设备的金属部分构成雷电流的泄流通路。

  9、通信机房内设备至回流排的连接导线。

  铜芯不应<35mm2(总配线架至接地排);铜芯不应<16mm2(要求接地电阻<10欧时通信设备用);铜芯不应<10mm2(要求接地电阻≥10Ω的通信设备用);铝芯不应<25mm2(工频交流设备用)。

  三、通信机房防雷施工方法

  1、雷电进入通信机房有三种方式:

  (1)、第一种是直击雷直接击中金属导线,让高压雷电以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两边传播而引入室内;

  (2)、第二种是来自感应雷的高电压脉冲,即由于雷雨云对大地放电;

  (3)、第三种是雷雨云之间迅速放电形成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这种反击会沿着电力系统的零线,保护接地线和各种形式的接地线,以波的形式传入室内。

  2、大楼通过建筑物主钢筋,上端与接闪器,下端与地网连接,中间与各层均压网或环形均压带连接,对进入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线实施均压等电位连接,具有特殊要求的各种不同地线进行等电位处理。

  3、对通信网络系统在建筑物楼内的布线和接地方式要求:通信电缆以及地线的布放应尽量集中在建筑物的中部。

  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布放应尽量避免紧靠建筑物立柱或横梁,并与之保持较长的距离,通信电缆线槽以及地线线槽的设计应尽可能位于距离建筑物立柱或横梁较远的位置。

  4、根据雷电保护区的划分要求,建筑物大楼外部是直接雷击区域;建筑物内部及计算机房所处的位置为非暴露区,越往内部,危险程度越低。

  雷电过电压对内部电子设备的损害主要是沿线路引入。

  保护区的界面由外部的防雷系统、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及金属外壳等构成的屏蔽层形成。

  电气通道以及金属管等金属构件,穿过各级雷电保护区时必须在每一穿过点做等电位连接。

  5、进入建筑物大楼的电源线和通讯线应在LPZ0与LPZ1、 LPZ1与LPZ2区交界处、以及终端设备的前端,根据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标准,安装上电源类SPD,以及通讯网络类SPD(瞬态过电压保护器)。

  SPD是用以防护电子设备因受雷电闪击及其他干扰造成传导电涌过电压危害的有效手段。

  四、通信机房接地装置施工方法

  1、通信机房接地电阻标准,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1Ω。

  2、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分设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10Ω;

  ②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4Ω;

  ③防雷接地,接地电阻不应>10Ω。

  

  3、采用角钢50×50×5mm,长1.5m~2.5m;角钢与角钢的连接用扁钢,间隔≥4~5m,角钢≥40×4mm;引线采用50mm2多股铜芯绝缘线或按设计规定;引线与扁钢连接采用焊接,焊接点需进行防腐处理;接地体离通信机房的距离为15m~50m;接地体埋深1m;在腐蚀地带接地极需有防腐措施。

  4、通信机房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

  五、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

  1、雷电过电压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直接雷电又称直击雷

  二是:雷电感应又称感应雷

  2、接闪器的作用:

  接闪器是用来接受直击雷电的金属体,它必须经过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3、避雷针的功用:

  避雷针的作用实际上是起引雷的作用,它是用来防护直击雷的。

  4、避雷器的使用类型及功用:

  一般常用的避雷器有阀式、排气式(管型)、氧化锌等。

  避雷器是用来防护雷电过电压沿线路侵入变配电室或其它建筑物内以免危及被保护物的绝缘。

  现在在配电室外经常使用的是氧化锌避雷器,室内经常使用的一般是阀式避雷器。

  5、工厂变配电室常用的防雷措施:

  防护直击雷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防护雷电波侵入的方法是避雷器。

  6、安全电流的概念:

  安全电流指的是人体触电后最大的摆脱电流。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流为30毫安(50HZ)。

  安全电流与触电时间、电流性质、电流路径及体重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7、安全电压概念:

  安区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

  我国规定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伏。

  8、地的概念:

  电气上的地(或大地)是指电位为零的地方;这个地一般指离接地故障点大约20米以外的地方。

  9、接触电压、跨步电压:

  接触电压是指人接触发生接地故障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所呈现的对地电压;跨步电压指的是人在接地故障点附近行走时,两脚之间所呈现的电位差。

  10、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的概念:

  为保证电力系统和设备达到正常工作的要求而进行的接地叫工作接地。

  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间接触电而进行的接地叫保护接地。

  例如: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闪器和避雷器的接地是工作接地。

  互感器二次侧端子接地、设备外壳接地为保护接地。

  11、目前我国采用的几种保护接地的方式:

  有TN系统;TT系统;IT系统;

  其中在TN系统中又分为:TN-C、TN-S、TN-C-S等三种保护接地方式。

  12、等电位联接:等电位联接可分为总等电位联接、辅助等电位联接。

  上述内容是“「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方案」机房防雷接地工程知识!”的介绍,小编后续会陆续为大家带来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企盾分响。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